《菁英力》第一、二章心得與反思
《菁英力》這本書主要談的是職場上應具有的素養,亦即為應對職場上不同情境的能力。學生在校時即便唸的是商管科系,但對於職場的認識其實所知甚少,需要藉由實習或專門書籍的指導,此書正恰好補足了我這方面仍需加強的部分。
這本書的誕生,其實也呼應了何明城老師之所以要推廣個案討論-透過個案討論的形式,討論學生畢業後常會遇到的情況,特別畢業之後幾年內還未有機會成為主管職,需要學習「向上管理」,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了解與上司與部屬的應對進退更是升遷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也因此這本書應可彌補個案討論未討論到的議題之不足。
作者陳嫦芬,有在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北京)EMBA與北京大學MBA都有開授「職場素養與領導力」課程,也曾在瑞銀集團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與匯豐金融控股集團擔任過高階管理職。這樣的經歷起初以為她應是金融背景出身,然而居然是法律系出身,可見要進入金融界且能夠居於高階管理職並非本科系才可進入,學歷(最好是需要)、職場素養、貴人等缺一不可。
作者在第一、二章都會以自身在職場中的例子,從中強調在職場上應具有態度、觀念、能力及應具備的特質,即便是像作者已在職場上任職過多年的高階主管,在初入職場時也是會略顯生澀與感到挫折。這一點我相當欽佩作者面對過往的失敗經驗仍願意面對、反思,還能寫給讀者看,我想這並不是大多數成功人士能夠做到的。
書中談到成功人士有其「共通特質」,這道理人人都懂,但厲害的人會去反思自己是否具備這些特質,並且思索如何強化其特質。當我在閱讀此書時,作者在職場上曾犯的錯,在我身上也毫無例外地發生過,例如我也曾有過與同學或主管不愉快的經驗後,卻不知如何主動快速地回復與他們的合作關係,而我認為當時未能具備正確的心態所致,對此,我應該在職場中的任何情境都應該以感恩的態度,配合同事的應對與主管的點評,讓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強化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就條件」。
因此在校時,有機會應盡量參與實習與社團活動,在實習的過程中可提早體會在職場中的真實氛圍與學習與上司及同事之間的互動行為;從社團活動過程中可學習組織活動的技巧、會遇到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方案。從以上兩項活動掌握做人做事的基本技巧,在未來的職場上也才能將犯錯機會降至最低。
另外一個我認為自己不足的地方是面對人群面前容易產生膽怯、並且不願提問或表達意見。照理說我在大學時期與先前工作時期應該不太會產生這樣的行為,然而至今在做簡報時仍偶爾會發生。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可能源於先天的內向性格,不愛講話所致,但內向性格不應該直接導致在人群面前易產生緊張情緒,只能說若要破除緊張情緒唯有透過事先不斷地練習以達到不緊張的狀態。
此外在進行開會或個案討論時,應建立起不要擔心和別人意見不同或擔心自己說錯話的心態,並從至少完整表達一個意見或提出一個問題開始練習起,這除了讓自己透過多發表而消除緊張感,能夠從容的參與之外,在職場上也是一個讓主管看見的方法之一。
作者在第二章提到「自我領導力」,我的解讀是養成對自身嚴謹的紀律與修練,達到某種境界之後,方能有效地影響別人,換句話說,就是以身作則(lead by example)。作者將職場紀律分為五類,分別為基本的、必要的、進階的、根本的與欽佩的紀律。我認為要培養這五種紀律之前,應要建立起「功不唐捐」的態度,功不唐捐這句話源自於《普門品》,意思是「過去付出的努力不會白白浪費」,過去看到這四字覺得它不只勵志,而且也是「真理」,若能抱持這樣的態度,才不會因為一時的努力未見成效或挫折而放棄。因此未來當面對艱難的任務或責任時,應該要勇於承擔,即便結果事與願違,都應相信自己可以在過程中讓自己的經驗、知識與技能可以更為提升,突破低落的心緒,進而在下一次的挑戰中獲致成功。
留言
張貼留言